“什么是最大的人权?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我们保住了这么多人的命,正是我们最大人权的表现。”
9月1日晚,“开学第一课”,面对全国中小学生,钟南山眼中闪着慈爱的光芒。
讲台上的他,身姿依然那样挺拔,双目依然炯炯有神,让人忘了他已84岁高龄。战“非典”,斗新冠,他一直如同年轻人一般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忠诚守护着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钟南山,有着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国士的担当——他更是一位老师,从教整整一个甲子,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拔尖医学人才。
“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
1月18日傍晚,一辆高铁列车自广州开动,飞驰奔向湖北武汉。
餐车上,助理苏越明从笔记本电脑上抬眼,悄悄观察着自己的老师:钟老师太累了,他的头不太舒服地靠在餐椅上,闭着眼睛,眉头微蹙,嘴角紧抿着——没有坐票,他们匆忙中在餐车就座。
这一行似乎早有征兆。去年12月开始,不明肺炎的消息便陆续从武汉传来,钟老师忧心忡忡。就在赶往火车站前,他参加了省卫建委的会议,讨论新冠肺炎疫情。
“2003年‘非典’挺过去了,没想到17年后,又发生这么大的事。”路上,钟南山喃喃自语。只眯了十多分钟,他睁开眼,坐直身体,让助理记录下对疫情的研判:“新冠肺炎肯定存在人传人,因为广东已有两个疑似病例,虽然没有去过武汉,但还是被去过武汉的家人传染了。要重视早发现、早隔离,一定要提醒公众尽量别去武汉,少出门,少聚集。”
“尽量别去武汉!”这是钟南山对公众的告诫,可他自己毫不犹豫,义无反顾。
接下来的日程,即使年轻人也会觉得急迫而紧张——19日一早,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开会,此后到金银潭医院听取汇报并观察病人,17时集体前往北京,在国家卫健委研判讨论至凌晨,20日6时起床准备材料,7时30分赴国务院汇报……
“目前已经证实了有人传人,也证实了有医务人员的感染。”1月20日下午,面对新闻媒体,略显疲惫的钟南山神情严肃,一锤定音。
这个消息让人震惊。此前,舆论一直是“未发现人传人现象”“有限人传人”“持续人传人风险低”……以至于沉浸在新春喜庆氛围中的人们,丝毫没有觉察到危险来临。摩肩接踵的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里,很少有人戴口罩。
新冠病毒肺炎“人传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世界为之瞩目:封城、封省,九省通衢武汉瞬间安静,14亿人民“原地不动”。什么时候动?老百姓的话最朴实:“钟南山不说动,坚决不动!”
老百姓不动,钟南山却带领团队夙兴夜寐,没有周末,更没有假期。
他带领团队开展病毒溯源研究、新冠临床特征研究、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研究、新冠病毒疫苗研究,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建立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鼠动物模型,目前研制3类疫苗……
随着国外疫情的不断恶化,钟南山先后进行了24场国际远程连线,与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等13个国家的科研临床专家研讨,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贡献“中国方案”。日前,钟南山入选世卫组织专家组,将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这让人想起17年前的“非典”,那时,也是钟南山。
2003年初,“非典”蔓延,“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说法却流传开来,说出事实有多难?
清明节,钟南山站在父亲墓前,久久不愿离去。生前为著名儿科专家的父亲,一直是他心目中正义和真理的化身。
“什么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得到控制!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4月中旬的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开炮”,会场哗然。钟南山的一位朋友坐在旁边,不由擦了一把冷汗。
此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明确提出要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绝不允许缓报、漏报和瞒报,原来5天公布一次疫情的机制改为每天公布一次。
“敢医敢言”,钟南山的办公室里,挂着这样一幅字。“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钟南山说。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
“你今年多大了?”父亲去世多年,钟南山一直记得父亲这一问。
“35岁了。”
“哦,都35岁了?真可怕!”说了这句,老人家再没做声。
整整一个晚上,钟南山都掂量着这句话。他心疼自己流逝的时光,读过3年半医学后,因为上山下乡和“文革”,他已经足足8年没沾临床了。专业知识不过关,出过把消化道出血当成肺结核咯血的失误。35岁了,但他绝不服输!专业欠缺,那就像小学生一样,从记笔记、看X光片、看心电图学起……
“治咳不治喘,治喘不露脸。”民间俗语,意思是气管炎迁延难愈,“费力不讨好”。上世纪70年代,钟南山所在的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是当地最小、最破的医院,医院组建“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小组”,更没人愿意去。
“既然把我弄到这里来了,我就在这里培养兴趣!”服从分配的钟南山倔劲又上来了。那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成了他一生追求的事业。如今的“防治小组”,早已成长为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让广州在“非典”中创下“全球死亡率最低”,已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也许是自己曾苦苦追赶时光,也许是自己走过一些弯路,钟南山格外重视对学生们的培养,希望他们成长得更好些、更快些。
现在已是广州医科大学教授的秦茵茵,还记得自己刚跟钟老师出门诊时。
“钟老师,病理出来了,是肺结节病!”病人的问题解决了,秦茵茵雀跃着把报告拿给钟老师。
“不应该是这样。”她惊讶地发现,老师眉头蹙了起来,足足一分多钟没说话。“走,我们去病理科!”难道病理结果也会出错?钟南山一贯大步流星,秦茵茵赶忙跟上。
病例重新检测,果然找到了干酪样坏死,是肺结核!“做临床医生,要有临床思维。这个病人的临床表现一点都不像肺结节病,看到这个结果就要怀疑。”钟南山耐心引导。
从教60年,钟南山桃李满天下。他教学生,首先教思维方式。“院士大查房”后的讨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看法,无等级、无尊卑、不排次序,钟南山不止一次说“我不了解”,暗示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
“即使是很年轻的医生,只要讲得有道理,钟老师都会给予肯定,说得不对,老师也会鼓励。”钟南山院士团队成员关伟杰说:“钟老师始终强调,医学研究必须要从患者的需要出发,通过临床—基础—临床的反复转化验证,最终把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解决患者的问题,这也成了我未来一生都将孜孜以求的职业目标。”
2010年,为了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拔尖人才,钟南山决定从广州医学院416名临床医学专业新生中选拔32名佼佼者,成立“南山班”,由他担任班主任,教授呼吸疾病总论等课程。
“我今天上午学习了骨骼肌肉系统与皮肤的理论知识,下午就做了骨骼解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7日晚,“南山班”2019级学生刘岸林兴奋地告诉记者。
“南山班”一改传统医学院校的大班授课、实践不足,实行小班教学,在国内率先开展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器官系统课程整合教学模式,通过典型病例,从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到治疗整个过程,融会贯通多个学科知识,提倡“全程导师制、重英语、强人文、强科研、早临床”。
“希望我班上的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能亲身接触病人,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医生,而要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临床医学家。”钟南山勉励学生们。
10年过去了,从“南山班”到“南山学院”,一个个喜讯传来:学生夺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3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开发多项发明专利……在钟南山带领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也成长起来,呼吸学科教师团队荣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南山学院教师团队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苏越明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钟老师流泪,那时他老人家80岁生日时。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个平台做得更大一些,更好一些,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在这里得到更好的发展。”钟南山说着说着,掉下了眼泪。
“我们重点的不是治病,我们是治病人”
大年初三晚上,钟南山仍然在办公室忙碌。手机响了,是身在武汉的学生发来的一段视频:武汉街头,一位蹒跚而行的老人戴着口罩,高唱国歌。视频的背景,是很多武汉市民打开自家窗户高歌,国歌声、“武汉加油”声从一栋楼传向另一栋楼。
钟南山站起身来,面向窗外灯火零星的珠江,久久伫立。
“有全国的帮忙,武汉肯定能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直到第二天接受采访,他仍然难掩内心的激动,声音哽咽,泪水在眼中滚动。
看到这一幕,钟南山院士团队成员李凯萍眼圈红了,“钟老师素来刚强硬朗,走路带风,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谁说英雄不落泪,只因未到动情时。”
英雄落泪,是为了人民!钟南山无论资历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有了多高的名望,对人民饱含的深情,从未变过。
“大夫,你看,我还能活不?”一位来自甘肃农村的妇女走进诊室,面如灰土。当她迎面看见钟院士的笑脸时,眼中有一闪而过的亮光。“您不要急啊,把心先放下。”钟南山用两只手掌捂热听诊器,“来,我给您听一听。”
每周四下午雷打不动的出诊,钟南山很少坐在椅子上,他总是站在那里微笑迎接病人。身教胜言传,他的学生、助手、实习医生,也都整齐地站立恭候着。
“我们重点的不是治病,我们是治病人,这条大家心里头一定要很明确。”作为班主任在“南山班”开讲,面对未来的医生们,钟南山总是一再强调“人”。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生们都知道老师怎样对待病人:尽管他已84岁高龄,尽管大多数患者比他都年轻,钟老师仍然习惯把病人扶起来测血糖、做触诊,然后再扶着病人躺下,为病人掖好被子。即使有严重的传染性,钟老师都一视同仁。
“我一直跟学生们说,医学一途,关键是要顶天立地。”钟南山说。“顶天”,就是紧盯国际前沿课题、国家急需项目,“立地”,就是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顶天立地,学生们不会忘记,在广东抗击“非典”一线告急、人员紧缺的危急关头,钟老师一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让全国动容。“我们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是‘排雷班’,我们不上,谁上?”有人这样比方,“这句话像攻城的大炮,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开辟了通路”。
心怀祖国,学生们不会忘记,从“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钟南山始终尽己所能,维护祖国声誉。“非典”那年,他主动奔赴十几个国家演讲,为国正名。而在今年抗疫工作最胶着之际,疲惫的他接受了路透社采访,一口气回答了26个问题。
不仅关心“大孩子”,作为一名从教60年的老师,钟南山一直关心着祖国的下一代。
开学前夕,浙江省衢州市实验教育集团七年级(6)班学生王逸君收到一封回信,高兴得一蹦老高!几个月前,她给钟院士写信,“立志要当医生”。
“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这是钟爷爷的亲笔回信,随信寄来的,还有钟爷爷在写这封信时的照片。“真的没想到!”王逸君激动得满脸通红。
“钟院士用心良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家国情怀课。”衢州市实验教育集团老师何云英说。
是什么让他如此用心良苦?是什么让他如此孜孜以求?也许钟南山曾说过的一句话可以回答:“80多岁的我,和祖国一起经历了无数风雨坎坷。我始终非常喜欢那首歌曲,它就像我的心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