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中三至四成人会痴呆
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常有动作缓慢笨拙、僵硬、面部表情差等运动症状,且多半病人伴发抑郁症状,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无法正常使用家用电器,不能独自完成炒菜做饭,记忆力下降甚至出现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情况时,常被患者自己和家人忽视,误以为是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又一表现,实际上,此时患者已出现帕金森痴呆。
手抖和动作慢,是因为疾病损害了运动功能,病情继续发展就会导致认知能力受损,可能出现帕金森痴呆。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帕金森痴呆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为30%-40%,每年约有10%的帕金森病患者进展为帕金森痴呆,这一比例是普通老年人的4—6倍。老年帕金森病患者8年内发展成为帕金森痴呆的几率高达78%。
帕金森痴呆≠老年痴呆
谈到帕金森痴呆,有人会联想到老年痴呆,实际上这是两种病,有明显差异。
老年痴呆表现主要在记忆力不好、性格发生变化,比如原来很大方,现在钱看得很紧;比如精神症状发生变化,糊里糊涂,乱说话;还有定向力差,不认识人等社会功能明显的下降。
而帕金森病痴呆的人大多先有帕金森病的表现,如震颤、走路不好、觉得很笨、反应不灵活等,一般来说,帕金森病症状出现了一年以后发生的痴呆病症属于帕金森病痴呆。此类患者认知能力也会下降,但和老年痴呆表现不同,比如操作、执行能力比较差,但对自己还有一个清晰的描述。随着帕金森病情的发展,这种痴呆的症状就会加重,还可能敏感、多疑。通常帕金森痴呆先出现的是操作功能差,晚期才是一种性格和认知上的变化,记忆里也会随着疾病的发展下降。老年痴呆则不一样,最初的表现就是记忆力不好,全方位的衰退脑子不灵活。
多锻炼多用脑有助防痴呆
目前没有通过一种方法能够将帕金森痴呆彻底消灭,也无法杜绝该病,但是可以通过一些药物的方法及一些生活方面的尝试来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近国际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显示,经常锻炼太极拳可以更好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减少摔倒,改善预后,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缓解也会对痴呆等认知功能的改善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
当然预防帕金森痴呆首要是规范、合理用药,患者不能自行随便停药、增加药量。其次,要增加一些社会活动,尽可能恢复一些社会功能,对早期的帕金森病人我们不主张整天在家休息,应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还有一些就是功能锻炼,包括打太极、游泳这样一些活动,包括一些看新闻、报纸,关心时事,多用脑对预防帕金森痴呆均有一定效果。
焦虑抑郁帕金森病患易痴呆
一般来说,如果帕金森患者的寿命够长,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走向痴呆,不过这也不绝对,从临床来看,相对而言,运动笨拙的人,以及伴有明显的情绪方面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较容易出现痴呆,反而天天手抖的人不容易痴呆。
常说人老了,要当小孩养。每次老人犯糊涂,作为子女都觉得是在发小孩脾气,然而对于患帕金森病的老人,家人要注意所谓的“老糊涂”,或许是真糊涂。在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之际,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主任、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王丽娟介绍,在帕金森病出现早期,大约有10%的患者会合并出现痴呆,发病越往后痴呆的几率越高。
易与帕金森病痴呆混淆的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AD)即老年性痴呆:通常认为AD属于“皮质痴呆”,主要临床特征为以记忆损害(信息贮存障碍)为主的全面高级皮层功能障碍,包括失语、失用、失读、失认等,可以有淡漠、易激惹、缺乏主动性活动等表现,晚期可出现帕金森样症状。与帕金森痴呆比较,老年痴呆记忆损害与语言功能障碍更加突出,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损害较轻。而帕金森痴呆属于“皮质下痴呆”,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减退、记忆力障碍、视空间能力及执行能力下降,以视空间能力及执行力下降更突出。帕金森痴呆的记忆障碍为回忆困难,而非信息存贮困难,经过提示往往可以准确回答。
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指由脑血管因素致脑组织损伤而引起认知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征应包括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等为核心表现的痴呆症状和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证据的脑血管病,且两者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血管性痴呆多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认知功能障碍急剧恶化或呈阶梯样进展是其特点。诊断PDD时应首先排除血管性痴呆的可能。
路易体痴呆(DLB):进行性痴呆合并波动性认知障碍、反复发作的视幻觉和自发性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是DLB临床表现的三主征。
发病5年可考虑植入脑起搏器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由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美敦力公司支持的世界帕金森病日系列活动在广州宾馆举行。来自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多位帕金森病治疗专家与帕金森患者、家属共聚一堂,探讨和交流帕金森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专家指出,目前除了多巴胺类药物以外,手术植入脑起搏器是有效改善病人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但植入的时机要掌握好。
据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患者会出现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异常等症状。而帕金森病是缓慢进展性疾病,随着患病时间的推移,震颤以及僵直等症状将会逐渐加重,以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现代医疗技术——脑深部刺激疗法(DBS)是近年来帕金森病治疗中巨大的突破。它通过植入体内的脑起搏器,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了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消除帕金森病的症状,使病人恢复原有活动能力。
“脑深部刺激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同时,国际研究资料早已证实,该疗法能有效地控制帕金森患者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广东省帕金森学组副组长邵明教授表示。另外在选择植入脑起搏器的时机上,邵教授指出,一般在确诊帕金森病后5年,药物治疗疗效减退,患者出现“开关”现象时便是植入的时机,如果再往后推,效果就没那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