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帕金森病与脑起搏器治疗中心、美敦力公司联合举办的世界帕金森病日粤港病友联谊活动在广州举行。活动中,广东省帕金森学组副组长、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帕金森病与脑起搏器治疗中心主任邵明教授透露, 帕金森病治疗有了新进展:在患者用药效果不佳、帕金森病症状控制不好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脑深部刺激(DBS)疗法,使帕金森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并减少用药1/3 到1/2。
据介绍,“脑深部刺激疗法”是通过植入体内的脑起搏器发放弱电脉冲, 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 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 从而有效控制帕金森患者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邵明指出,用脑深部刺激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以前认为一般到帕金森病中晚期才开展此项手术, 现在则认为手术可以提前。但并非帕金森病一经诊断就马上做, 由于一些病人可能是帕金森综合征而非帕金森病,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以避免误诊。目前,医学界普遍的认识是:在帕金森病诊断5 年以后, 病人若出现药物效果减退、病情波动,可考虑做该项手术。植入双侧脑起搏器大概要花费23 万元左右。
不过,该院神经外科主任程国雄教授强调,DBS 术前还须做多巴胺试验,看患者的反应如何,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做。同时,手术还要考虑病人的年龄、病情轻重和身体情况。
从临床来看,年纪越轻、症状越轻、身体状况越好的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的效果越理想。
据程国雄介绍,DBS 手术植入的脑起搏器一般放于胸部上侧的皮下,患者可自我操纵开关,进行体外控制。他同时提醒,手术只能使用药减量,不代表可以停药,病人只有一以贯之地坚持规范的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减缓病情的进展。
(羊城晚报记者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