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岁的吴叔患冠心病多年,08年,疾病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时常出现心慌、胸闷,打不起精神,晚上痛苦难眠,常有强烈的窒息感袭来,屡次从死亡的边缘忽然惊醒。第二天早晨,他又像一夜没睡一样,心慌剧烈,要静坐很久才能勉强平复些。这种情况,日日重复。吴叔到医院做了血管造影,结果显示他的冠脉堵塞有60%,医生建议他最好先放支架。
后来,在偶然的机会下,吴叔加入了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研所睡眠中心的一项课题,作为治疗组的研究对象,接受了睡眠干预。此后,吴叔的睡眠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晚上再没出现过憋醒的情况,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跟着好转,更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心脏病也慢慢平稳了下来,4年来,他平时仅靠药物维持,不需要放支架。
难道解决了睡眠问题,心血管疾病就能跟着迎刃而解?这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该怎么去治疗呢?
睡眠呼吸暂停危害大
“患者睡眠表现出来的问题,其实是另外一种病。”针对吴叔的情况,该院睡眠中心副主任医师邱志辉首先指出,夜间睡眠打鼾、反复出现呼吸停止,白天却总是精神不振、老想睡觉的人,很大可能就是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多发于40-60岁肥胖男性,这类患者最终选择到医院就诊,除了自觉不适外,更多的是因为老婆的投诉。“很多人以为睡觉打鼾是睡得香的表现,实际上不是的。”邱志辉说,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通常晚上鼾声大作,然而却没有得到真正的休息,“根源在于气道通气不良甚至是完全阻塞。”
由于难以保证正常的通气,这类患者极易出现呼吸暂停,这同时意味着缺氧的发生,气道稍一打开马上又进行氧合,形成氧化应急,也即是间歇性低氧,这对于人体器官、细胞损害非常大。此外,整个晚上不断地出现呼吸暂停,处于微醒觉状态,会破坏睡眠结构,导致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血压自然升高。
“正常人睡眠的血压是下降的,这类病人却是反过来的,特别是第二天刚醒来的时候,血压普遍要高出很多。因此,在国外,呼吸睡眠暂停已经被证实是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邱志辉说。
睡眠干预降低死亡率
尽管睡眠呼吸暂停不排除由扁桃体、腺样体肥大、鼻息肉或是颅面结构异常等器质性原因导致的可能,但是其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的确不容忽视。有数据显示,50%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睡眠呼吸暂停;而确诊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高血压就占了7成!
为此,广州呼吸病研究所下属的睡眠中心在钟南山院士和罗远明教授的组织下,于07年启动了“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课题,招募了一批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免费治疗,观察预后情况。
“我们做这个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前期把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纠正过来,看看他们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事件发病是不是能够下降。”邱志辉表示,从初期200名志愿者的试验结果看,患者用了呼吸机之后,血压普遍较平稳。
“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目的就是为减少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和死亡率,减少因白天嗜睡导致的生产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最终降低相关多系统合并症的发生,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邱志辉认为,对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的心脑血管患者来说,优先解决睡眠问题同时是一个“双赢”的治疗方法。“在我们初步的观察中,不止心梗患者,原本脑梗的病人5年内二次中风发生率非常高,早期的病人跟诊4年,现在许多患者没再有发生脑梗。这类患者睡眠改善之后,口服药也慢慢减少了,很明显能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
参与研究赠送呼吸机
对怀疑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应首先进行睡眠检查,一旦确诊,除了戒酒、减肥等一般治疗外,若有相关结构异常的,应接受五官科手术,而最关键的,是要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即佩戴呼吸机入眠。
“它可以纠正缺氧,帮助降血压,改善心脏功能,尤其对中重度患者和年老体弱、合并有冠心病、脑血管病者来说是首选。”邱志辉说,“病情控制之后,患者一般还应继续坚持在心内科和睡眠中心两处随诊。”
目前研究项目仍在进行中,继续面向社会招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只要是曾经患过中风、心肌梗死或已经植入支架,年龄在45-75岁之间的都可成为研究对象。
联系电话:020-3429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