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其“杀伤力”各有不同。虽然患者往往对早期小的肾结石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但是即使3~4mm的输尿管结石也会导致难以忍受的肾绞痛。而随着肾结石体积增大,患者会出现局部隐痛,严重的会导致梗阻、感染、肾脏积水,进而影响肾功能。然而,很多患者对结石的治疗不够重视,有的更随便服用一些声称具有排石作用的药物了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吴文起教授表示,尿路结石有多种,治疗方法迥异。随便服用“排石药物”有风险,甚至在不知不觉对肾功能造成损伤,尿路结石一定要根据部位对症治疗。
指导专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吴文起 教授
原因: 饮食不当易长结石
由于尿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人体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所构成,因此,从结石的部位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若从结石的成分来划分,则分为含钙结石和非含钙结石,其中含钙结石占了80%~90%以上,而含钙结石当中又以草酸钙结石为主,非含钙结石主要有尿酸结石、磷酸镁氨结石、胱氨酸结石等。
吴文起表示,目前的研究显示结石的形成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草酸和钙都是形成草酸钙结石的主要因素,这两种物质都是从食物中摄取的,若长期进食含有高草酸的食物,如菠菜等,久而久之就会容易形成高草酸尿而形成结石。”
除此之外,常吃含有高嘌呤的动物内脏等食物则容易形成尿酸结石;肉类及海鲜类摄取过多,也会导致结石的形成。
治疗: 根据结石生长部位选择合适的疗法
吴文起表示,在尿路结石当中,直径大于0.6cm的结石很难自然排出,一定要进行治疗,否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我们应该根据结石的部位和性质,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肾结石 尿路结石中,最常见的莫过于肾结石。这是因为肾脏是尿液生成的器官,而尿液成分变化就可以导致结石形成。吴文起表示,早期的肾结石如果小于0.6cm,且没有疼痛感、无感染、没有造成肾积水等情况,60%以上的人群可通过运动和喝水排出。若结石在0.6cm以上,可根据结石的大小和位置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方法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体外冲击波碎石创伤小,但在同一个地方打两次以上仍会造成严重后果。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位于肾脏的下游,它和肾脏的关系犹如水池和出水管道的关系。输尿管长了石头就会堵塞管道,容易造成肾脏梗阻、积水、感染,导致肾功能严重受损。因此,对于输尿管结石,再小也必须立即治疗。若结石在输尿管的中上段或结石比较小,在1公分以下,且梗阻不严重,可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但对于年轻未婚女性,则不建议进行下段输尿管的碎石,因为会给生殖系统带来影响。
吴文起提醒,输尿管结石会导致肾绞痛,这是因为输尿管梗阻、平滑肌痉挛导致的痛。而输尿管结石还会有尿频、尿急、尿血的表现。
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最典型的表现为排尿中断,因为膀胱口被结石堵塞了,导致膀胱内部分尿液无法排出。成人膀胱结石多见于60岁以上合并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患者。因为步入老年后,前列腺不断长大,堵塞膀胱出口,导致排尿不畅,尿垢存积下来导致膀胱结石。因此,老年患者治疗膀胱结石同时还应一并治疗前列腺肥大。可以做经尿道前列腺切除,加膀胱碎石术。
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多由于膀胱结石落入尿道造成,由于尿道结石会立即导致无法排尿或排尿困难,因此最佳的治疗方法是立即行经尿道碎石术将结石击碎取出体外。
检查:
“24小时尿液监测”可揪出成石因素
结石容易形成,但也不是防不胜防的。吴文起表示,24小时尿液成石危险因素检测是检测结石形成的重要手段,可通过监测的指标,告知人们身体里面哪种因素超标而容易导致结石形成。根据已知的成石危险因素,可在医生的建议下科学地改变膳食、生活习惯等,做到防范于未然。
除此之外,可以每半年做一次泌尿系B超检查。若发现有小结石但未达到需要手术治疗的标准,应多喝水,建议每天喝2000毫升以上,不要低于1000毫升。注意尽量不要喝可乐等碳酸饮料,因其已被证实容易引起结石。
最后,吴文起提醒,市面上宣称的“消石药”很多都是没有用的,不要随便服用,否则还可能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除此之外,结石和肾亏没有必然联系,患者更不要随便吃补药,以免造成结石没有治好反而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后果。
应定期检查,切勿“养石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