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fm入口_ysl86水蜜桃官方官网_已满i7点此进入i3

  • 医院微信服务号
    (支持预约挂号、交费等)

  • 广医一院微信订阅号

  • 呼研所微信订阅号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媒体报道

【南方都市报】豚鼠分组吸尾气 测试危害有多大

2015-05-28 00:00 编辑:医院办公室 阅读次数:2284

肺脏作为人体为数不多、能和大气“交互”沟通的脏器,受大气影响也最大。但作为排放到大气中的重要成分,有人认为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就好像是在院子里放了一个屁那么简单,但通过一次有趣的豚鼠试验,科学家否定了这个说法。近日举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以下简称呼研所)开放日上,我国咳嗽治疗指南撰写者赖克方教授与市民分享了环境污染与呼吸道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

豚鼠试验

豚鼠放进隧道 每天吸12小时尾气

汽车尾气对环境到底有什么影响?有人认为,那其实相当于在一个院子里放了个屁。对于这样的说法,一般人可能听了就算,但呼研所的研究团队很较真,专门对此做了一个长期的、非常有趣的试验。

专家们将豚鼠用笼子装好,按照暴露1天、3天、7天、14天这样的组别,将豚鼠笼子放置在广州珠江隧道边的狭窄通道上,让小豚鼠们每天“吃”12小时的汽车尾气。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试验,当然要设置好对照组,因此还有一组豚鼠,试验期间的职责就是在呼研所内呼吸清新空气,然后吃了睡、睡了吃,正常“起居”。

吸尾气最多的豚鼠 咳嗽次数也最多

完成前期试验后,5支豚鼠“代表队”接下来就要对比咳嗽次数。对比结果并不让专家们感到意外:在呼研所内呼吸清新空气的豚鼠,在固定的观察时间段内,咳嗽次数最少,在20次左右;在尾气中暴露1天的豚鼠,咳嗽次数略微高于对照组。此外,咳嗽次数依次增高的是3天“代表队”、7天“代表队”和14天“代表队”。

在珠江隧道那条狭窄过道里“吃”了14天汽车尾气的小豚鼠们,其咳嗽次数平均达40次左右,极端个案接近50次,是对照组豚鼠的两倍以上。“这反映了汽车尾气的吸入量与豚鼠的咳嗽情况成正比,吸入越多,咳嗽越厉害。”赖克方教授表示。

结果还不仅止于此。专家们还对暴露在汽车尾气下7天和14天的豚鼠分别做了肺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暴露7天的豚鼠显示轻到中度的血管周围炎,轻到中度组织水肿以及支气管上皮部分脱落;暴露14天的豚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比7天队加重,显示出中到重度的血管、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伴区域性肺组织水肿以及中度支气管上皮脱落。最正常的还是在呼研所内呼吸清新空气的豚鼠,肺组织几乎没有病变。

其他调查

住得离公路越近 呼吸道感染风险越大

作为豚鼠试验的佐证,赖克方还介绍了国外同行做过的一次呼吸道疾病与公路距离之间的测试,同样发现了和豚鼠实验类似的结论,只是其研究对象是已经住进成熟社区的居民。

“这项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者对居住在距离高速公路(主要干道)不同程度环境的幼儿进行观察,发现距离马路100米以内者在3岁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显著高于居住在距离马路100-200米、200-1000米、1000米以上者,其中居住在距离马路200米或以上者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距离1000米以上则根本不存在额外风险。”

赖克方表示,在空气最优良的国度瑞士,也有一项类似的调查。在高速公路周围的社区中,居住离公路大于200米的,慢性咳嗽发生率仅5.4%;社区离公路200米以内的,慢性咳嗽发病率达到8.4%,如果这些居民还有过敏体征的话,慢性咳嗽发病率达到16.1%。

基础研究

肺部疾病与环境因素关系最为紧密

广州呼研所主要承担地区和国家的急性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救治、呼吸疾病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产学研相结合的呼吸领域科技研发等诸多项目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在呼研所组织开展的80多项课题中,除却药物研发方面课题外,环境因素与肺部疾病的关联程度,也是其研究的重点课题方向。“确确实实在国际、国内和呼研所的相关研究中,都能得出一致性结论:环境因素和我们的呼吸疾病有着紧密关系。”赖克方表示。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中主要有理化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吸烟、灰尘等因素引发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尘肺等;也有过敏因素,比如尘螨、霉菌引发的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此外最常见的就是细菌、病毒、支原体这些病原体导致的感染,引发肺炎、流感、SA R S(非典)等。

研究显示,即便是过敏性疾病和感染性呼吸道疾病,都和环境污染有关:尘螨来自空调滤网和不洁净的卧具;不良的环境也更容易滋生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呼研所通过对可入肺颗粒物成分分析显示,包含PM 2.5这样的细微颗粒,其中都能检出病毒、细菌这些病原微生物。”

长期吸入污染空气 显著增加肺癌风险

之所以要强调汽车尾气与呼吸道健康非常攸关,是因为呼吸道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以前肺癌患者中吸烟人群占比重大,现在非吸烟肺癌患者越来越多,长期吸入的空气污染显著增加肺癌发病风险。空气污染尤其是PM 2.5这样的可入肺颗粒物污染,已经是包括肺癌在内的肺部疾病高发的一级证据。而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也发生着明显变化,因煤烟导致的空气污染呈下降趋势,而汽车尾气因素对污染的贡献越来越大。以广州为例,机动车尾气排放占PM 2.5来源的21.7%。

医学研究团队通过系统的比对发现,PM 2.5的大气含量每上升10微克/立方米,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住院率就上升3.1%,且发作间隔缩短0至5天,而PM 10增加10微克/立方米,住院率即上升2.4%。

赖克方表示,“气道长期受到理化因子刺激,比如抽烟、空气污染,呼吸道各处黏膜就容易发生异常增生,而这些增生导致的黏膜形态改变后,就会导致呼吸道内形成鳞状化生——— 目前已知的肺癌癌前病变。

可惜的是,这一癌前病变无法通过CT、M R这样的影像检查发现,所以现在肺癌的防治还是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链接]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里还有啥

红外热成像:通过热成像颜色看病情

“你的咽喉有些发炎呀,而且你这几天都睡得很晚吧。”“还真是这样,一点没错。”

体验完红外热成像仪,记者觉得这台机器有些不可思议。不就是对着一个摄像头么,还能直接看出身体出了啥问题?医生介绍,红外热成像仪原本是属于军事领域的技术,今天已经是医院诊断应用的一大“利器”,医生可以从电脑上呈现的热成像图中发现测试者身体出了什么毛病、近期身体机能如何。比起普通的温度计测量,这种技术不仅更快捷有效,而且很安全,不会成为传染疾病的“帮凶”。而它的原理也并不复杂:正常人机体各部位温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热场。当人体某处发生疾病时,该处血流量会变化,导致局部温度改变。根据这一原理,通过热成像系统采集人体红外辐射,并转换为数字信号,形成伪色彩热图,温度不同,呈现的颜色也不一样,温度越高,暖色调越明显。利用专用分析软件,判断出是否患病及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肺功能检查室:高大上的肺活量检查

先调好室温、室压、湿度的数值,接着量身高,测体重,报上年龄,坐姿端正,双脚着地,含着咬口器,夹个鼻夹,再听医生的口令,忽而吸气,忽而吐气,时缓时急,时长时短,一根起起落落的曲线在电脑屏幕上被勾勒出来。这样的场景每天发生在肺功能检查室,主角就是肺功能检测仪。这种检查可以从得到的数据中分辨出测试者通气功能类型是正常的、大致正常、阻塞型、限制型还是混合型,可用于呼吸系统的早期断诊、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咳嗽实验室:咳出一口痰,判断得啥病

初听咳嗽实验室,真是够生僻的!研究人员待在这样的实验室里,每天都在干啥呢?原来大家在这里围着一口口痰“动手动脚”。

据这里的工作人员罗炜介绍,在显微镜下观察一口痰,就能从痰液中相关细胞的数量、种类诊断出是何种炎症、是否患有慢性咳嗽,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病情评估、用药调整、预后与转归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这么有价值的痰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到了显微镜下面。据了解,需先经过10-30分钟的高渗盐水雾化(针对无法一时间咳出痰的患者),接着将吐出来的痰放进安全柜中标本处理,在离心机中离心、水浴、振荡,这些程序走完后,再将痰用相应的染色剂染色,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罗炜表示因多数感染性疾病引发的急性咳嗽会在治疗3周之内有改善,而3-8周之内还未见好转,则是亚急性咳嗽,超过8周还在咳,就成了慢性咳嗽。通过研究,有七成左右的慢性咳嗽并不是因为感冒之类的感染病导致,而是过敏因素和胃食道反流引起,这也往往是大家不知道的地方,通过咳嗽室的研究,就能很清晰了解到长期咳嗽的患者究竟是怎么个病因。

纤支镜室、免疫实验室:高端仪器身价相当一套房

在纤支镜室,一排挂在柜子里的纤维支气管镜真的是让人觉得科技感十足:几万根高透光度玻璃纤维组成的导光束,直径也就几毫米,柔软可弯曲,插入鼻内,直到肺部支气管,医生通过大屏幕就可以清晰看到患者肺内部的情况。利用这种内窥镜,摘取气管或支气管内的异物、了解肺部病变范围、注射药物治疗肺部肿瘤等等都不在话下。据悉纤支镜一年在该实验室就会被用到6000次,已经是检查呼吸道疾病的“主力军”之一。

免疫实验室也有不少高端仪器来开展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超高速离心机、血细胞分离机、酶联斑点分析仪,这些仪器都价值不菲,“购入这些东西的成本够在广州买套房了。”

 

文昌市| 松滋市| 平陆县| 内黄县| 昌宁县| 清流县| 神木县| 义乌市| 正蓝旗|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