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肺移植十周年活动。记者从中了解到,该院的肺移植团队是广东省目前唯一一家肺移植技术的准入单位,十年来已成功施行了61例肺移植手术,患者存活率全国最高,不过,目前肺移植的供体较难获得,成为开展肺移植的一大瓶颈。活动上为目前全国存活时间最长的“换肺人” 杨仁洲教授庆祝“十周年新生”。
“十多年前,一个40多岁的心血管专家因严重肺纤维化住进呼研所,但肺功能接近于零,我们没其他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去世。”在活动上,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提起当年没能救回这位同仁,仍然深感遗憾。广医一院院长何建行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呼吸科许多难治疾病都取得进展,几代医学家都希望能攻克肺移植这个难题,造福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我记得钟院士有好几年的生日愿望,像1999年、2002年,都是希望能早日成功实施肺移植手术。”
和这些患者们逐一握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感慨不已。他回忆,20年前该院的肺移植团队从动物试验开始,一年存活率达到90%,是全国最高的,“肺移植比肝移植、肾移植发展得慢,是因为会遇到更多排斥、感染和复杂的技术问题。内外科、ICU、基因检测等多科室的团队合作,才能有这个成绩。”
“医生也需要多为患者和家属着想”
发言中,钟南山还从昨天本报A3版报道中星云大师对于医患关系“医生要遵守医德,患者要感恩”的观点中引申开去。
他表示,目前广医一院所做的肺移植例数不算多,“但这并不在于多,而在于对每个人负责。医德最关键是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态度如何。”
“今天到场的病人身上那种对生命的热爱,是我们的榜样。我也常告诉病友,每天早上睁开眼睛都应该感到高兴:又活了一天了。我们医生则应该尊重生命。医生和病人不应该对立,我们有共同的敌人,就是疾病。”他认为,不要把医患关系紧张完全归咎于体制问题,医生也需要多为患者和家属着想,多跟他们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