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1日为“世界帕金森日”。4月6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的广州第十一届“世界帕金森日”病友联谊会,鼓励广大帕金森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将所掌握的内容运用到自身的疾病管理中,从而减轻病情变化所带来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规范用药
根据国内权威机构统计,帕金森病患者大多在50-70岁间发病,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患病率为1.7%,每年有近10万人成为新发的帕金森病患者。
广医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谭红愉表示,帕金森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而药物的疗效会受到患者的健康状况、情绪、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帕金森药物选择较多,基本前5年用药的效果都非常好,如果服用左旋多巴类药出现副反应,也可以通过调整药物组合和剂量,达到理想的疗效。”
帕金森的典型症状是震颤和僵硬,但有些患者可能只是面部缺乏表情,动作缓慢。对于有异常表现的老人,谭红愉建议尽早就医,“虽然目前的治疗方法都不能阻断帕金森进展,但是通过内科药物、外科手术以及其他辅助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大大延缓病程,15-20年还能保持较好的功能。”
中晚期可用DBS
经规范药物治疗7-8年后,帕金森患者可能出现药物失效,而症状加重甚至合并运动障碍,这时患者或可考虑脑起搏器治疗(DBS)。DBS通过埋植在大脑皮层的电极,发送弱电脉冲至运动失能发生的相关神经核团,以调控异常的神经电活动。
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程国雄指出,DBS安全性高,不破坏脑组织,仅需在头骨开一个14毫米的小孔植入脑起搏器,患者的异常运动即能得到全面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是曾经对左旋多巴制剂反应良好,全身状况较好的病人手术效果才最好。”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上市有美国的美敦力、北京清华的品驰两种脑起搏器。临床实践显示,国产脑起搏器疗效不亚于美国品牌,而且价格便宜近半,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运动驱散“阴霾”
帕金森患者通常表情严肃,情绪低落,容易流眼泪,这在以僵直、运动迟缓为主的病人中更常见。研究发现,有25-61%的帕金森患者同时伴有抑郁症状。“我们提倡在坚持规范治疗之外,还要给他们多些关爱,多些鼓励。”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卓华说。
全面的帕金森病管理包括保持良好心境、适宜运动、药物治疗以及饮食、睡眠等生活起居的调理。吴卓华尤其推崇运动,“帕金森总体的发病趋势就是运动减少,身体越来越硬,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预防由此引发的多种并发症。”
对平衡性尚好的帕金森患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建议作太极拳、倒走、慢跑等,中后期病人行动不便的,建议作伸展及对抗阻力的运动。为给帕金森患者营造一个适宜运动的环境,家庭最好做一些变动,如增加扶手、减少杂物、拓宽平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