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fm入口_ysl86水蜜桃官方官网_已满i7点此进入i3

  • 医院微信服务号
    (支持预约挂号、交费等)

  • 广医一院微信订阅号

  • 呼研所微信订阅号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媒体报道

【医师】何建行行医法宝:治病重在“治人”

2014-09-02 00:00 编辑:医院办公室 阅读次数:3565

医院所有工作最终都是为临床服务的,病人的需求就是我们整个临床服务的最终最终目标,我们就围绕这个去做。

                             ——何建行

走访何建行前,被告知在广东所有大医院“掌门”中,对临床对学术最眷恋、最热衷,始终将大比例的时间与精力倾力在学科与临床而不是行政上的人,就是何建行。

这也是何建行缺席今年第九届中国医师颁奖礼(委派同事代领)的原因。

何建行的确很牛,作为医学博士,作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作为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胸外科主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肺癌组学术带头人。美国外科学院Fellow、美国AATS委员、欧洲胸心外科杂志编委加中央保健专家,他每天繁忙辛苦,宵衣旰食。

1998年,何建行获广东省有突出贡献奖,并获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2年被选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9年斩获恩德思杰出领袖奖;2010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4年,荣获“中国医师奖”。

初识这位学者型的医院管理者,可供开聊的话题似有无数选项,但婉转淡定间,他去繁就简、去芜存菁,将访谈核心始终框定在临床、学术及其理念的范畴。

状态:每天都在看病人

当我们在胸外科病区而不是在行政楼院长办公室见到何建行时,显然,前文的“告知”“不幸”言中了。刚下手术台的何建行见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每天都在看病人。”

尽管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兼顾医院和科室的行政管理工作,还有多项临床科研项目外加各种协会、学会的繁杂事物,随时可能得劳心劳力,但这些都不影响何建行对临床工作的热枕。只要不出差,他每天都坚持查房,坚持每周两次的门诊。作为外科医生,他的手术也未曾落下,据称,他至今仍保持着每年至少500台的手术量,而且,在不断开创和改进手术方法、向高难度挑战上,何建行亦乐此不疲。

正是因为颁奖当天一台无法绕开的、特殊的手术,何建行成为唯一缺席第九届中国医师颁奖的获奖者。当天,他特别委托了同事前往领奖。

理念:树立整体观  治病更重要的是治病人

何建行喜欢诸如“一个好的医师是怎么训练出来的”、“治病理念”等这样的话题。

“大家知道做医生有一个训练过程,现在对外科医生的手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缝合要会,激光、电生理、超声也要会,会这些还不够,你还要和科学前沿相结合,基因分析、测序你都要有所了解。我对事情经常会作出评价,比如作为外科医生,我认为外科只是治疗的一个手段,很多时候它并不是全部。怎样用这个手段为整个治疗奠定基础很重要。所以,90年代腔镜出现以后,大家提议现在的外科医生应当一手拿刀一手拿镜——镜子是现代科学运用在治疗上的象征。而现在又进步了,光是一手拿刀一手拿镜已经不行。”

关于临床,关于医疗,何建行表示自己经常提一个理念。“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经常要求我们:‘当好医生治好病。’这话肯定是对的,但在现在,却又不全对了。”

自1984年进入临床实习、1987年主刀开胸手术算起,到现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让何建行总结出一个理念(见后文),这个可视为其行医法宝的理念,源于他早期一直关注并思考着的一个问题:临床治疗,是不是就是“治病”这么简单?

“以前跟老师学开刀,老师们主张越快越好。一个年轻人肺大疱漏气,给他大开刀,好得很快,很自豪。两年后,这位病人21岁,另外一侧有气胸又大开刀,很快又好了,也很自豪。又过两年复诊时一看,由于两边都有大开刀,发现他已经不能正常工作,只能从事轻度的劳动,他的生活质量下来了。这给我的思考就是,你给病人治好了这个病,可能会引起另一个病。”

“第二个例子,小孩需要开刀,家长很坚决地说把该切掉的切掉,我们不介意伤口,干净就行了。这听起来是对的,但是我们别忽略了:小孩长大以后带着这个疤痕是很不舒服的。这点父母是没有考虑到的。这就对我们传统医学理念提出了挑战。就像我们教医生,其实中医和西医是没有什么冲突的,关键是注重整体理念。外科也离不开整体理念,时代要求你手术不但要切干净,而且要给病人以最小的损伤,微创无痕保功能,这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要求。”

发现这些问题并在90年代接触了微创的观念之后,经过对比、反思,何建行脱离学生时代牢牢树立的“治病就是治病”的蕃篱,提出:医生,不仅仅是治病,更要从整体考虑,治疗患病之人。强调在“治人”的总体理念上把该治的病治好。

何建行认为,治人,意味着医师对病体要有一个整体概念,整体概念就是不局限于单个器官的病,而是整体来把握,全面权衡病人的情况,包括不留下并发症、不留下其它隐患等,考虑的是整体解决方案与优先解决方案的平衡,追求的是病人从内到外的全面治愈。

“特别是老人家,他们绝对不会只一个器官有问题,这个时候你就要平衡,衡量哪个危害性更大,你就先治哪个:同时要兼顾配合治疗。事物是变化的,现在可能以治疗肺为主,但是两个星期以后可能就以血管为主了,所以治疗病人一定要把动态变化也考虑进去。”

何建行表示,自己带研究生和年轻医生的时候吗,都会反复强调这个概念:临床治疗,不光是治病,更重要的是治人。

“我觉得判断一个好的、高超的医生的最高标准就在于:他是否有治人的理念。”何建行强调,“理念是排第一位的,不同的理念指导下的整个治疗结果是不一样的。”

现代医学科技手段比原来先进很多,但困惑大家的是,是发现肿瘤就马上切除,还是综合判断最佳时机。他举例说,肺癌,大家看见它都想要切掉,但是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可能会让你暂时不要动它,因为75%的肺癌比较常规,20%恶性度很高,还有5%进展非常慢,这个时候就要去评估、判断什么时候切除,这也需要整体观念。

“我有几个病人肺上有小问题,我一直在跟踪,主张恰当的时机把它拿掉,时机不到就先不动。我会定期跟踪观察它的生长速度,根据病人的平衡状态去评估,如果他当下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都还很高,病情进展缓慢,那我们就主张先不要动。如果5年之后它进展速度加快,影响到生活质量,那我们就应该马上拿掉。这就是说,治病要有一个整体观念。”

好的理念,不仅能带来不一样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推动医疗事业的进步。“以前病人做肺手术后起码要在床上躺2天,现在做微创只需躺1天。以前手术我们遵行的都是标准化,所有病人不论肿瘤大小,都参照标准的40cm切口,但现在我们已经全部实现个体化。个体化分为两种,一是外科手术本身,比如说瘤子4cm那我开4cm的切口就可以,如果瘤子是10cm的,那刀口就要大点,切6cm;二是我们现在把麻醉也个体化、微创化了。做一台手术不只手术方式要改变,麻醉也要改变。术后的全程管理也要因人而异,加起来才是总体的个体化治疗过程。我们现在已经做到手术4小时后病人下地,白天做手术到晚上基本就可以吃东西了。就是说,我们所有的探索都围绕着病人来展开。”

他说;“我们现在都从‘治人’出发来追求效果,追求效果就会让医生们考虑多方面的问题;考虑技术的改善与创新,考虑怎样提高生存率,考虑手术速度,考虑虽然技术搭配成熟了,但怎样能让病人恢复得更快。总之考虑不同环节的事情。整个治病就是一个整体,而整体中每个环节都可以去改善,这样,我们的临床就有了创新的动力。”

何建行推崇中医“因人施治,因病施治”的理念,他认为,中医的战略思想,西医的战术打法可以相互交融,相辅相成。“首先强调整体,每个专科也都需要多学科的支持。为什么需要交叉学科,是因为某些学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遭遇发展瓶颈了,而其他学科加进来后通过相互作用,就可能带来某种转机,直至推动学科新的发展。”

学术:临床需求就是我们科研的方向

何建行最近在国外有两个专题演讲,一个是在澳洲世界肺癌大会的主题演讲;另外一个是两年一期的丹麦欧洲胸心外科大会特邀演讲(据说二者都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这是他近年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辛苦劳作加奔波的一个缩影。

让何建行特别引以为豪的,是他所领导的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微创胸外科培训基地,获得英国皇家外科学院认证一事;“在国内我们是唯一一个获得认证的。我们训练出来的医师,都可以颁发英国皇家外科学院的证书,这是很高的荣誉。”

摆在桌面的SCI证书与何建行创办的英文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2013年被SCI收录,何为执行总编),再次无声地表明着该中心所拥有的学术地位。

相关资料显示,何建行在肺癌的早期诊断这一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上颇有建树。目前他领导的团队主要科研方向涵盖多个方面,它们包括肺癌基因组学、术后生物学检测指标预后模型建立、胸外科微创手术研究、器官移植学、肺癌肿瘤标本库建立(已收集超过40000份标本量)、肺癌治疗抗性(耐化放疗、靶向治疗)机制、肺癌筛查的基因定位研究及临床验证、肺癌人群定向普查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肺癌基因疫苗等等,为肺癌的国内外研究者提供了强大的研究平台,为逆转肺癌治疗抗性提供了准确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肺癌的生物学特点、发病机制、转移机制以指导肺癌的预防、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支持。何建行带领的团队获省市科技进步奖9次,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22项;在国内外发表胸心外科方面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78篇,合计影响因子248.176。其中2012年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及治疗评估取得突破,文章在Lancet作为主题文章发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在两个不同大陆的不同遗传种群中取得相同结果的检测分子预后指标的临床试验。

除了上文提及的目前华南地区唯一被SCI收录的英文专科杂志,2011年受邀在世界肺癌大会于Lancet Oncology杂志举办的研讨会上做专题报告;2012年作为中方代表参加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欧洲微创胸外科手术20年庆典并发表主题演讲3场;2013年10月在澳大利亚世界肺癌大会有3篇大会报告,4篇摘要展览,2014年受《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聘请成为该杂志全球唯一的来自中国的胸外科编委等等,都毋庸置疑地诠释了何建行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而在国内,何建行带领的广医附一院胸外科,是卫生部批准的华南地区唯一具有肺移植资质的中心。在手术台上,除了最拿手的微创胸外科手术外,何建行及其团队还在1999年完成亚洲首例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手术,2003年完成华南地区首例成功的同种异体肺移植手术;1999年起完成气管及肺移植术73例,并创造了1例术后存活超11年、生活质量良好的记录(是目前肺移植存活时间最长者)。

何建行向我们介绍:“最近我们救治了一例81岁慢阻肺患者,该患者还合并了矽肺、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肺功能已经是终末期,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我们在微创下实施了右肺移植术,手术非常成功,现患者已经顺利出院,1个月后生活也能够自理了。这是至今世界上唯一一例80岁以上的肺移植患者。”

据介绍,何建行团队还有许多国际创新:2007年用自体皮肤移植代替气管(发表在ATS);2008年用食管代替气管手术;2012年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腺切除术、肺段切除术;2013年自主呼吸麻醉下支气管重建术;2014年3D影像下肺动脉、支气管双重建术等;2014年标准化肺切除手术流程,可以达到9分钟做一个肺切除;肺结节切除术可以在当天达到出院标准。

“如果单是从技术角度考虑,我们可能就止步了,但如果从效果来追求,就可以不断调动科技手段来辅助每一个环节。比如尽管我们现在把手术后病人从几天后下地变为一天下地会觉得很高兴,但再过一年我们肯定不满足:我们希望可以不断缩短这个时间,不断追求治疗的更好效果,这样就有不断创新的动力。”讲理念,说临床、聊技术创新,何建行谈兴最浓,“所以我们钟南山院士说得很对,临床需求就是我们科研的方向。”

规划:国际视野 目标宏达

言及医院管理,作为医院“一把手”的何建行的心得是:“管理上我不直管,由分管院长去直管各方面工作,我主要就抓方向、抓原则、抓效果,负责全面统筹和战略发展,具体事务我很少过问。”

他说:“医院每个科室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给每个科室提供好的服务,让大家知道总体的方向。有些科室动力不够,光靠扶持是发展不好的,更重要的是跟他们谈发展方向和进程节点。而医院所有工作最终都是为临床服务的,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整个临床服务的最终目标,我们就围绕这个去做。”

近年来,广医一附院发展迅速,从床位的递变即可见一斑。2009年,何建行上任之前,医院800多张床位,现在已发展到1500张,加上准备投入建设的两个项目(资金已全部落实好)的2500张床位,再过两年,医院床位将达到4000多张。

访谈中,何建行提到欲将广医一附院打造成一个国际化医院的初步构想,言及此构想的初衷时,他再次提及SCI收录的《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4年前杂志创办的时候,因为没有资金,编辑部办公室都没有,我就把我家空出来让几个年轻人坐镇在那搞了一年多,办这本杂志除了人力资源外,没有用过医院的一分钱,但现在已经实现了国际认可的目标。现在这本杂志的编委和浏览量70%都是国外的,70-80%的投稿也是国外的文章,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办成国际性刊物,才能让一本医学杂志长期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这是一本医学杂志的需求;同样的理念在医院管理上也适用,只有和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标准来建设医院,根据国际需求来发展医院,医院才能蓬勃地可持续发展下去。”

何建行强调,医院及其管理团队,一方面需要开拓国际视野。学习国外最新的技术,另一方面也应该结合我们具体的国情,接接地气:“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我们还具备视野更开阔、比国外更领先或者融合有我们国情的东西,像我们创立的自主呼吸麻醉,就是国际领先的,美国、欧洲、西班牙、丹麦的胸外科专家都来我们这里学习。”

“我希望未来的广医一附院不仅仅是某个专科具备国际水平,综合水平也应具备国际竞争力。”何建行话语间充满期盼“期待再过4-5年,我能拿出更好的成绩给大家。”

对于“是否准备向钟南山教授看齐,冲击院士”的发问,何建行微笑地表示:“对钟院士我是高山仰止,但我只想踏踏实实地工作。评院士有很高的要求,也需要一种机缘巧合,有我当然高兴,没有我也坦然。每行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也不想要这种压力。”

“对于工作和生活,我是要分开的,不能混在一起。”他笑道,“我还谨记一条:可以做专家,但不可以做公众人物。公众人物是要作出很大牺牲的。”

获奖:传递行业正能量

谈到中国医师奖,被问及“对中国医师的看法”,何建行的回答是:“我觉得它的份量和影响力越来越大。首先,目前社会对医生、医疗的看法越来越片面,媒体的负面报道也比较多。再者,这个奖项的评选方法越来越严格,获奖人数也有越来越多的限制。医师协会方面希望通过中国医师奖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医疗行业的正面,树立大医形象;作为医师,我们则期待可以通过中国医师奖,来发出一种行业的声音,传递一种正能量。”

 

 

繁昌县| 尼玛县| 理塘县| 精河县| 东平县| 义乌市| 南安市| 乌兰县| 怀宁县| 武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