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世界慢阻肺日。当天,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走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荣誉所长钟南山教授,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荣昌教授,共同为本报读者送上“多吹一口气,远离慢阻肺”科普讲座。专家指出,慢阻肺(简称COPD)属于慢性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太明显,患者对于尚未影响到生活及工作的咳嗽症状常常不予重视。事实上,早期治疗能够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建议烟民及其他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定期检测肺功能,如果肺活量下降符合慢阻肺诊断,就应及早治疗,能够有效阻止病情进展。
主讲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荣誉所长钟南山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荣昌教授
发病
烟民、交警、矿工易患慢阻肺
钟南山介绍,慢性病已占我国居民死因的85%,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之前,以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慢阻肺患者正在快速增加,全球患者超过6400万。每年因此而失去生命的患者超过30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原因。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COPD发病率为8.2%,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上升,70岁时,发病率高达20%。如果不加治疗,患者可能会从爬楼梯等活动后气促,发展到简单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服,也出现呼吸困难,到最后甚至坐着都感觉喘不上气,致残、致死率较高。预计如果不进行有效防治,到2030年,慢阻肺每年的致死率要比现在增加一倍。基于该病对老百姓的健康影响如此之大,国家卫生部2012年首次将慢阻肺纳入我国重点防控慢性疾病之列。
慢阻肺是如何发生的?对于长期吸入烟草和生物燃料的烟雾以及其他污染的空气的人群来说,气道壁在有毒颗粒的刺激下会发生慢性炎症和损伤,虽然人体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如果危险因素长期存在,气道壁反复损伤、愈合,久而久之气道壁会出现纤维化和瘢痕组织,这样气道变窄,呼出气体受阻,形成慢阻肺。长期吸烟者和长期接触有毒气体或污染空气者,比如交警、煤矿工、装修工、建筑工等比较容易患此病。如果在儿童时期曾患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或反复发生肺、支气管感染者,成年后就更易患上慢阻肺。
在讲座现场,钟南山用两段动画视频展示了正常人及慢阻肺患者呼吸的区别:正常情况下,吸气、呼气很通畅,但患上慢阻肺后,气道狭窄了,气体进得多、出得少,就像正在出水的橡胶水管被手掐住了,水只能一点一点流出,慢慢肺泡就被“撑大”了;另外,正常呼吸时,吸气时膈肌往下、呼气时往上,但在慢阻肺患者中,由于吸气多呼气少,膈肌呼气时上不去,肺部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肺气肿,此时患者往往就会出现走路气促等症状了。
预防
首先应戒烟,二手烟污染也不能忽视
“不少患者、家属甚至医生都以为,年纪大了一定会得慢阻肺,得病以后也没办法。今天的讲座,首先应该灌输给大家的是,慢阻肺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钟南山介绍,预防慢阻肺,要针对引起发病的三个环境因素:吸烟、大气污染、室内污染预防。
第一步就是要戒烟。“经常听到吸烟者说:‘我的很多朋友都吸烟,也一样健康地活着。’或是‘某某领导人也吸烟,活到80多岁,看来吸烟没有大碍。’实际上,这些都只是个案,也有人吸烟5年就患上慢阻肺的,因此应该从整体来考虑。”钟南山介绍,吸烟越多、时间越长,患慢阻肺的危险就越大:吸烟指数在0~15之间,患病率为9%左右,但吸烟指数在45以上的,1/4的人会得慢阻肺(吸烟指数=每天吸烟包数×吸烟年数,如每天吸烟3包,烟龄15年,吸烟指数就是45)。15岁以下开始吸烟者,将来有1/6的几率会得慢阻肺,如果女孩子不到15岁就吸烟,患慢阻肺的几率比男性更高,达1/4。
所以,不要以为“已经吸烟了,戒掉对病情更不好”。吸烟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会加速下降,而一旦开始戒烟,肺功能下降的曲线就会放缓。
空气中的PM2.5颗粒,直径只有头发丝的1/20,可以随吸气直接进入肺泡,因此也是慢阻肺的重要致病原因。另外,“二手烟”、生物燃料的烟雾等室内空气污染也不应忽视。
治疗
预防
提倡吸入疗法,远比口服好
钟南山表示,慢阻肺并非“冇得医”,随时可通过治疗来控制病情。但要注意的是,慢阻肺是慢性病,意味着要用能舒张支气管的药物,缓解气道阻塞。患者不要因为症状控制了,就擅自停药,或者平时不服药,发作时才用药。“如果不加以治疗,多次反复的急性加重可以造成肺功能的加速下降。因慢阻肺反复发作而住院的病人,在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2%~40%。如果长期坚持用药,到了秋冬就没那么容易发作。能控制到一年都不发作或者只发作一次,肺功能下降就会慢很多。”
通过日常规律的支气管扩张剂的治疗,不仅可以控制呼吸困难的症状,更可以延缓肺功能的恶化速度,提高生活质量,由于规律治疗有助于减少急性加重,从而可以减少住院治疗,帮助患者从整体上节省医疗费用。
他指出,药物雾化吸入远比口服好,因为口服药经过胃、肝吸收才能起效,与口服药相比,气雾剂直接作用在肺部,起效更快、作用更强、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小,因此更适合长期使用。但如果没有正确吸入,也会影响气雾剂的使用效果。研究显示,抗胆碱能+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对慢阻肺支气管舒张治疗效果更好。钟南山介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制剂,是治疗慢阻肺最简便价廉的方案。而吸入皮质激素加上支气管舒张剂,可以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诊断
预防
警惕咳、痰、喘三大症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主任医师郑则广教授指出,慢阻肺的病变主要累及气道和肺脏,引起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损伤性改变。但肺作为一个内部器官,毕竟不能被我们直接用肉眼洞察。所以,日常生活中,出现如下症状时,就要高度怀疑患慢阻肺的可能,及时就医。
一是咳。慢性咳嗽通常是慢阻肺的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之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睡着后咳嗽并不明显。
二是痰。通常情况下,咳嗽后会咳出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并可有脓性痰。
三是喘。这里的“喘”可以理解为气短或呼吸困难,它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病情较轻时,仅于劳作后出现;待病情逐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
当然,并不是存在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的患者就是COPD,不少其他疾病,如支气管扩张、哮喘、心脏病等都有类似的症状。
除了上述三大症状,慢阻肺病人还可能发生一系列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肺部感染时,痰量增多、变稠和出现黄脓痰等症状。
可是,在2012年由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中国首个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中,仅有35.1%的患者以往曾被确诊,即64.9%的患者曾被漏诊。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患者均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的症状,仅约三分之二患者才同时出现这三种症状,慢阻肺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在发生的早期都是“静悄悄”的。“广州慢阻肺患者多数是在上楼梯、追公车时出现气促,才发现自己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肺的代偿功能很强,当出现症状时,肺功能往往只剩下一半,失去了早治疗、减缓肺功能下降的机会。”正因如此,钟南山提醒,存在吸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都应做肺功能检测,“如果发现肺功能下降得很厉害,符合慢阻肺的诊断,即使没有症状,也应该开始治疗了。早期治疗,有望使肺功能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也是目前唯一能早期发现慢阻肺病变的方法。肺功能检查是无创的,它不需要空腹、验血,也无需憋尿,只需按照医生的指导,将鼻子夹住,深吸一口气,含紧仪器的咬嘴,最大力、最快速地吹一口气就行了。“可别小瞧了这口气,有些病人在慢阻肺早期虽无明显症状,通过仪器的科学分析,却能检测出气流受限等病变。”郑则广说,对于慢阻肺,只要患者能够准确操作,肺功能检查的检出率达95%以上。肺功能检查不仅能准确地判断慢阻肺的存在,还能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鉴别是大气道阻塞还是小气道阻塞。
小贴士
出现这些症状,马上就医!
为了避免急性发作,慢阻肺患者除了要坚持规律用药外,还要留意一下急性发作的迹象:1.咳嗽、咳痰比日常增多,持续两天或以上;2.气促(包括活动后气促)加重持续两天或以上;3.发烧。钟南山提醒,慢阻肺患者感冒发烧一定不能像普通人那样随便买点药吃,应该及时到医院治疗,不要担心麻烦子女,就拖着不去医院,“出现急性发作迹象,医生用点药,可以避免一次发作,拖到发作后入院,可能两三个月才能恢复,还要使用大量其他药物,对子女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