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门诊患儿中约60%-90%因呼吸道感染而就诊,常常发生在人们生活中,尤其以婴幼儿多见。上感多是病毒感染所致,故常有自愈过程,一般持续3~7天。如无并发症,可在家长照顾护理小孩,无需到处跑医院用太多药物干预,当然也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因此,家庭医生在线编辑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陈德晖教授,陈德晖教授指导广大朋友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干预与预防。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有四 病毒常是元凶
陈德晖教授介绍到,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主要有四。一是病毒感染因素,约90%的儿童上感是有病毒所引起,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也可见于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等。二是由于小儿年龄特点,呼吸道的解剖生理与大龄儿童或成人不一致,故特别容易呼吸道感染。三是与小儿免疫特点有关,婴幼儿从妈妈体内获得的抵抗感染的球蛋白在出生后渐降,6月龄后几乎降至最低值,故婴儿期后容易呼吸道感染;2-3岁后进入幼儿园新环境的群体生活,也容易在此阶段反复呼吸道感染。四是家居环境因素对呼吸道的影响,如居住地方狭窄潮湿、经常处于密闭空气对流差、被动吸烟或雾霾天气等环境,毒性物质可沉积在呼吸道,引起呼吸道保护屏障的破坏,致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容易入侵,引起上感等疾病。
上感或与流行性感冒症状类似 三大特点教你辨别两者
陈德晖教授谈到,上呼吸道感染即我们俗称的感冒,要与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有好多相似点,如流涕、鼻塞、咳嗽等,但需要区别开来。可从以下特点区分。第一是流感通常畏寒、高热难退,全身症状很明显,四肢酸痛、头痛,症状明显;上感相对全身症状较轻。第二是流感传染性较强,尤其是新变异的流感病毒株,常可波及学校、小区,甚至累及整个城市,上感也有一定的传染性,但相对流感则是较弱的; 第三是上感的并发症比较轻,虽说上感的一些症状与流行性感冒有一些相似,但是实际上,如果上感没有发生并发症的话,则3-5天可以自愈,持续发烧时间也比较短,发烧程度比较轻,而流行性感冒的并发症相对比较严重,小孩容易疲累且发烧持续时间较长。
知多些: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需警惕
家长平时应注意小孩的一些细节变化。小孩若出现疲累、四肢酸痛、发烧、畏寒、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则往往是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但上感多是病毒感染,有自愈过程,家长应学会监察病情,但也无需过于惊慌失措。家长可以让小孩多喝水、注意休息,保持家居空气流通,对高热者需要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防止小孩发高热引起抽搐;同时,家人还应该注意小儿上感是否出现并发症。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四个:
1、 急性喉炎:急性喉炎处理不及时则很容易引起急性喉炎,出现声音嘶哑,像小狗狗叫的(犬吠样)咳嗽、气促、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病情进展快速,并危及生命。
2、 急性中耳炎:如果小孩在患上感期间有出现哭闹不安或者老说耳朵疼,年幼儿不会说,经常摇头擦枕,则需注意排除是否合并了中耳炎。中耳炎处理不及时则容易导致小儿鼓膜的穿孔,影响听力,故有上述症状者,家长应尽快带小孩去医院确诊治疗。
3、上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引起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通常小孩咳嗽增加,有痰难咳出,气喘、气促,严重者呼吸困难,肺部检查可闻及固定细湿啰音。
4、 心肌炎:常是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小儿在患上感期间发烧时间略长,常表现为精神疲倦,乏力,体格检查时发现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界扩大等。也有个别表现为腹泻、呕吐等情况,家长应及时去医院确诊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专家提醒: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应多喝水、勤洗手
陈德晖教授告诉家庭在线编辑,这段时间要避免孩子传染感冒,要记得多喝水,勤洗手,注意手卫生。适时运动增强免疫力,感冒流行的季节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尤其在流感的高峰期,应尽量避免;还需避免儿童被动吸烟的环境。饮食上,可给孩子煲些清淡易消化的汤水,多吃瓜果蔬菜。感染较轻者,可以在家多喝水,勤喝水有利于消化道排除病原体,可减少患病的可能。或自行服用一些清热解毒抗病毒类的药物,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退热。若症状反复或精神差就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不要耽误病情。在饮食上应营养均衡,小儿切勿挑食,勿吃得过饱,饮食要有规律,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有利于疾病的预防。
【专家介绍】陈德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教授
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现任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儿科呼吸内镜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支气管镜协助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童危重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常委。近30年工作来,一直从事儿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擅长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危重症的救治及儿童支气管镜诊疗技术;尤其擅长于小儿支气管哮喘和慢性肺部疾病的诊治。工作,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立项,现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在国家级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相关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